Search

跟風轉貼一下,這種字數要先給個respect之餘,詳實的山難紀錄在這些年真是鳳毛麟角,所以值得分享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跟風轉貼一下,這種字數要先給個respect之餘,詳實的山難紀錄在這些年真是鳳毛麟角,所以值得分享。

但我有興趣的點稍稍不同:

WFR/WFA這類國際的野外急救證照,大家不妨在報名商業團行程的時候詢問帶隊的嚮導有沒有。理論上,這是專業人士應有的證照,遠遠不只是BLS或山域嚮導證。另外一方面,雖說有了很好,但對於不常登山的民眾而言,仍不具有吸引力 (還要多花錢跟時間去受訓),所以主要會跟嚮導這一行有關係。

在理想中的世界,業者會資助旗下嚮導受訓,但台灣的業界生態 ... 恐怕是需要有志者自掏腰包受訓,提升自己身價才行。話說回來,所謂的業界到底是什麼東東,也因為商業定義不明而顯得撲朔迷離 .. (汗)

如果帶隊的嚮導有,那必須要拍拍手,因為是負責任的作為,但我們也必須尊重專業,付出更多的費用才是,不要一味追求低價。越廢,嚮導就要越厲害;太廢,還是先從郊山跟自我教育開始吧。

.

另外此次山難的原因是老手也難防的失足墜落,又是在非傳統路線之上,基本上沒什麼好談,運氣運氣,就像騎車必犁田,上卡摔三次一樣。唯一可以提醒的,只有盡量離崖邊遠一點,不然就是要聚精會神地面對。最後,走這類路線最好也要帶衛星電話,免得還要多費力氣上稜找訊號。

然而文中這種「鑽石打線」等級的留守人群,就不是我們能擁有的了 😭😭 (想我以前只能填對登山毫無頭緒的家中老母 ...),所以 #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的第三方偕同留守平台真是非常寶貴的資源,還請大家以後多多支持。

.

之前看國外的報導,提到很有趣的一點,說山難救一個人回來,那個人就能繼續成為國家有生產力的一份子 (越年輕越是如此),救援的社會成本與之相比只是零頭而已。

體制當然可以更好,使用者付費跟如何遏止濫用也值得多討論,但只求大家思考這個議題時,能更加慈悲為懷一些。

阿彌陀佛 ~~ 🙏 (寫到慈悲為懷就忍不住了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